English
首页>关于迈能>迈能声音
光热行业的变局
发布时间:2015-01-03

   

    如今的太阳能光热行业,正经历着一轮深刻的变动。不同的思维,引导着不一样的变局

    | 文 ·本刊特约记者 钟文渊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讲“变”和应“变”。我国经典巨著《周易》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变”。“易”就是“变”的意思,有三种含义:变易、简易和不易。“变”是永恒的法则。

    这个法则依然适用于当今社会,尤其是这个变化莫测的经济时代。据说,诺基亚现任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同意微软收购时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不禁落泪。这则事例告诉人们,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自己不变,就会被别人“变”掉,最终被淘汰。

    如今的太阳能光热行业,正经历着一轮深刻的变动。不同的思维,引导着不一样的变局。


    不得不变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原创核心科技产业,太阳能光热利用短短20年的时间创造了很多奇迹。从最初的皇明“百人会议”到如今太阳能企业动辄上千人的招商大会,以及全行业实现过千亿元的产值,都显示了光热产业的大发展。然而,整个行业在蜕变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在2009年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下,原有的太阳能光热利用企业开闸扩大产能,就连一些与太阳能光热毫无关联的工厂企业,也仓促转产进入光热行业,我国太阳能光热行业的发展到达了史无前例的巅峰时期。但接踵而来的一些问题却让太阳能企业有些措手不及。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谢光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是朝阳产业,近年来诸多企业纷沓而至。和其他行业一样,太阳能热水器同样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不少玻璃窑炉都开工不足,停止了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平板产品的兴起,不少企业又加入了这个行列,大型涂层生产线多达十余条,据不完全统计,搪瓷水箱也近五十几家,产能大大超过市场需求。产业高速发展与扩张的同时,带来了诸多的质量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不惜放弃产品的标准和质量,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据国家有关部门2010-2012连续三年太阳能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87.6%、87.6%、91.7%,2013年又下降到90%以下,始终在低水平区间徘徊。”“凡此种种,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给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秘书长贾铁鹰则表示,“如今产能过剩是困扰行业,也是困扰企业的大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太阳能光热企业求变,成为整个行业发展轨迹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而清华阳光太阳能工程总监于海洋则表示,在这场光热行业的变局中,最先引发的是行业洗牌,禁不住市场竞争压力的太阳能企业会很快被淘汰出局。他说,“小品牌的策略是价格低,意味着利润很薄,因此它们抗市场波动能力很差。从09年家电下乡后,这个市场就在经历一种剧烈的洗牌。所谓洗牌就是谁先能看清市场形势,就更能适应市场变化。我觉得以后这些小品牌会越来越少,品牌会越来越集中,一定是一些有品牌、有信誉的企业更多地存在于这个市场中。”

    据报道,在太阳能光热大省山东的日照市,曾经一拥而上七八十家大小太阳能企业,目前多数企业已经停产或半停产了,在长期接不到订单的情况下,企业最后只能关门。

    而另一组数据则更说明了光热行业在过去一年经历的大变动: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初行业内企业的数量近3,000家,但到年底就缩减到了只有1,500家。一年间,约一半的太阳能光热企业销声匿迹。

    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光热行业不得不经历的这场变局中,业内人更愿意把它称之为“转型”。

    在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讲运看来,转型分为多个方面,如经营方式(以前做太阳能,现在做别的产品),运营模式(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渠道转型(由零售终端、专卖店往电商转型)等。他认为,太阳能光热行业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转型定义,很多企业所谓的转型,称不上真正的转型。

    在这场企业由被动变主动的变局中,曾经的太阳能光热核心技术的鼻祖企业清华阳光首先选择了“瘦身”之路。为了应对行业不景气,订单减少的现状,清华阳光不得不关闭好几条生产线,变卖生产设备,仅保留拥有核心技术的集热管自动化生产线,就连其3年前刚落成的号称全球首条集热管自动化生产线也无奈关停。“未来清华阳光将走OEM(俗称代工)道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不少成本。”清华阳光技术发展中心副总监韩成明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身处同一行业的北京桑达太阳能公司总经理马迎昌则认为,通过“瘦身”转型方式,在未来一两年未见就能使企业走出低谷。因为定位不精准,当下全玻璃真空管市场日渐没落,大热管、U型管、采暖市场对应的产品(空气能热泵)应是企业要转向的重点方向。

    在实际中,大多数的太阳能企业并不单纯地盯着光热利用这“一亩三分地”,不少企业纷纷在经营方式上动脑筋,选择扩张维度开发新项目,以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自2012年以来,四季沐歌、太阳雨、力诺瑞特、天普等企业均采取“扩容”策略,如企业斥巨资上马空气能热泵生产线,角力空气能市场。而像桑乐、桑普、五星等太阳能企业正在磨刀霍霍,企图也在空气能热泵领域切分蛋糕。

    太阳能光热企业跨界转型的案例早已存在。2011年太阳能光热行业发展低迷之际,同济阳光新能源公司就与飞雕电器集团共同出资创建了飞雕新能源公司,生产包括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和净水设备在内的三大产品品类。这种多品牌策略使得同济阳光在市场竞争中多了一份渠道。

    但从目前的销售业绩来看,非“科班”出身的太阳能光热企业与专业的空调企业、空气能厂家相比,逊色许多。如表现最好的四季沐歌、太阳雨两大太阳能企业在空气能热泵销售上也仅有几千万元的成绩,较美的、格力近10亿元的销售额相去甚远。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本,中国光热利用必须完成一场自我革命。太阳界智库庞国军认为,“太阳能企业守江山的多,打江山的少,行业需要高瞻远瞩的长远目光型企业,创新突破,积极超越,打破行业旧有模式固化的藩篱,研发新的产品。有的大品牌企业也在抱怨竞争太激烈,同质化严重,关键原因是其产品与小品牌的产品没有太大区别,相当于大将军拿着大刀去和士兵对杀。”

    因此,有业内专家指出,在自我革命的这条路上,太阳能光热企业必须放弃“专注模仿”的老路子,力争改变业内细分界限模糊、产品差异化不足、商业模式较单一甚至不乏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在太阳能热利用上实现真正的创新。

    曾经被公认为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黄埔军校”的皇明太阳能,在太阳能热利用“民用化”上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开发出了太阳能微厨——它是利用中高温管技术的民用产品,管内温度高达350摄氏度,可以实现烧烤、烧水、煮饭、煲汤等功能,甚至可以用来做爆米花。作为便携微厨房发明人的皇明董事长黄鸣表示,太阳能便携微厨房作为气候改善商场的核心太阳能利用新品类,是太阳能产业转型划时代的产品。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对此指出,太阳能便携式微厨房是一个不错的产品,低碳环保的理念与国家推行的发展战略相吻合,不过这种类似“户外微波炉、烤箱”的产品在国内推广有一定难度。作为新型产品,市场需要培育。

    皇明品牌总监周春玲则表示,这款产品,不仅可以放在传统经营店,还可以进入加油站、高端会所、旅游景区等售卖,也适合电商上销售,通过变革当下太阳能热利用的商业渠道,让太阳能更大众。

    迈能高科在这场变局中则计划走与房产、建筑一体化的合作之路。GMO迈能高科董事长朱庆国则表示,未来,光热企业须进一步加强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设计机构的跨界合作,从卖产品向提供多能源整体解决方案转型。

    他说,“如果从企业的角度看行业,可能更多是从过去单一能源应用,到系统集成的多能源时代的变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互补集成是未来的主流方向,如迈能刚刚推出的太阳能燃气一体机就是一种尝试。”

    “近几年市场对于智能家居的关注越来越多,同时在房地产市场,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加强,精装修住宅的开发量也越来越大,但目前光热产品还无法满足精装修巨大市场的需求,未来需要给房地产开发商更多支持。像万科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就曾提出未来要做100%的精装修住宅,所以光热产品需要抓住当下的机遇。”

    无论走了哪条道,2014年势必是中国光热利用企业的转型年,一场行业变局已经拉开。

    

    文章来源:http://www.chinanewtime.com/?6-105-835-1.html 中国新时代